智慧养老新图景:科技赋能银发美好生活 ——"关注智慧养老"系列报道开栏
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,让所有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。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,上海户籍老年人口占比已达36.8%。本报记者深入探访发现,通过5G、AI、物联网等技术的创新应用,这座城市正在构建"精准识别需求、智能匹配服务、全程质量可控"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,为破解超大城市养老难题提供新范式。
智能守护:全天候安全保障 在杨浦区社会福利院,看似普通的床垫蕴含科技巧思:
光纤传感技术实时监测呼吸、心率等生命体征 离床预警系统自动触发三级响应机制 数据平台动态生成个性化护理方案 "夜间离床超限预警准确率达98%,护理效率提升40%。"院长乔毅皓展示着智慧养老系统的阶段性成果。 独居老人赵佩萍家中构建的"安全防护网"更具代表性:
智能门磁记录出入频次预防走失 燃气监测装置实现秒级险情响应 一键呼叫系统直连社区应急服务站 这套由区民政局主导建设的"家庭养老床位"系统,已覆盖500余户特殊困难老人。 科技赋能:自主生活新可能 在浦东周家渡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,科技正在重塑老年生活: ▶ 智能康复矩阵:
下肢助行机器人帮助偏瘫老人恢复行走能力 柔性外骨骼手套实现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VR场景模拟系统提升康复训练依从性 ▶ 智慧照护系统:
人脸识别系统自动追踪认知障碍老人活动轨迹 智能洗澡机实现全程恒温控水 语音交互设备支持方言指令识别 "机器不是替代关怀,而是创造有尊严的自主空间。"中心主任李伟介绍,该中心日均服务量已达200人次。
数据互联:精准服务新范式 殷行街道的"智慧健康小屋"展现着预防性养老的创新路径:
自助检测终端10分钟完成12项基础体检 AI算法生成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 检测数据直传家庭医生工作平台 "异常指标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。"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芳表示,该系统已建立12万份动态健康档案。 市级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更凸显系统化思维:
整合2875家养老机构服务数据 构建服务质量动态评价体系 智能匹配老年人个性化需求 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透露,平台日均服务请求处理量突破1.2万件。 记者观察 从智能硬件的"单点突破"到系统平台的"生态构建",上海智慧养老实践揭示关键启示:技术应用必须坚持需求导向,在确保数据安全前提下实现服务可及性、人文关怀与技术创新的有机统一。随着《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》深入推进,这幅科技与温情交织的养老新图景正在加速绘就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0年02月05日 13 版)
|